四月飞花,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毕业生考研录取的喜讯纷至沓来,师生们相互传递着收获的喜悦。这个考研季非同寻常,大家克服了疫情和洪灾的影响,携手拼搏,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佳绩:199名毕业生,考研上线98人,最终录取89人,考研率高达44.7%!更值得称道的是,其中的10个宿舍共有45名同学报考,全部考研成功,被多家媒体赞誉为“学霸宿舍组团上岸!”面对丰收硕果,学院指导教师和学生一样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,因为他们都是考研的全程参与者,都在这场考研战役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精耕细作,春华秋实。“从大一刚入学时,老师就引导我们成才奋进,鼓励我们树立目标,尽早备考。今天能够成功,就是因为我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。”在回顾自己的奋斗历程时,城市地下空间工程1841班团支书李怡这样说。她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入学教育时的情景:时任系主任孙光中“喋喋不休”地讲考研,讲学院励志尚学、努力深造的传统,讲往届学生逆袭成功、破茧成蝶的故事。听得她怦然心动,早早地下定了考研的决心。
年级辅导员谢丹刚刚送走考研成绩优异的2018届毕业生,顶着“金牌考研导师”的光环,转身接手了2018级新生。等同学们稍微安定下来,她立即着手了新一轮考研计划,深入宿舍、教室,向学生逐一“兜售”她的考研经,积极发展“考研党”。由学工办主任段晓萍、博士辅导员李军文、辅导员谢丹、曹伟杰、班主任李永兵、卢前明等组成的学工团队,经常在一起交流经验,商量怎么让学生的求学深造之火烧得更旺。辅导报告会、经验交流会、座谈会、主题班会……,一场接着一场,如同一批批燃料,让同学们的求学热情熊熊燃烧起来了。
在先行试点后,学院采矿工程、安全工程、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三个专业全部推行了导师制,学院“早引导、多指导、抓服务、善总结”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得到强化。大家都把所带学生考研成功当作最有成就感、最值得夸耀的事,不自觉地相互“卷”了起来。帮学生确立目标,制订复习计划,线上线下答疑解惑,关心学生日常状态,及时传递考研信息……,老师们的指导服务工作更加细致具体。一位成功“上岸”的同学说:“老师完全把考研当成了自己的事儿,这让我非常自信。目标有了,路径有了,我只要在路上码满脚印儿就成了!”
“研”途有爱,心中有光。备考的过程原本是枯燥、沉闷的,但点点滴滴的关爱却可以让它变得温润而生动。
城市地下空间工程1841班的崔晨冉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,几度犹豫后,撂挑子回家了!那段时间,谢丹老师一有空就给她发信息:“你不能放弃,我还没有放弃你呢!”“如果你现在当了逃兵,将来的你会看不起现在的你!”“回来吧,回到集体,你肯定能坚持下来!”…… 在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下,崔晨冉重新回到了考研教室,从“不想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”、到“自己慢慢地找回了状态”,最终他成功被录取到了武汉工程大学。与崔晨冉相似的还有安全工程1841班的王晓琰,他也曾几度退缩,老师们及时找他谈心、疏导,才“咬牙坚持了下来”,最终考取了太原理工大学。
李永兵博士是一位在学生中人气很旺的青年老师,凭着在龙湖校区居住的便利,他一有工夫就往学生堆儿里去,和学生一起聊天、答疑,深受学生信赖。好几次有学生夜间突发疾病,电话打到李永兵那里,他都是立即起床,开车送学生到校外就医,忙前忙后,直到学生病情稳定。因疫情防控需要,学院安排部分老师入住学生宿舍。轮到李永兵值寝时,总有很多学生跑过来,找他交流、聊天,直到夜里11点多才肯散去。
2021年暑假,疫情肆虐,很多考研学生被封控在校园周边,经受着疫情和考研压力的双重煎熬。学院领导、老师迅速和学生结对沟通,连续进行疏导安抚。党委副书记周枫钧带着学工队伍到各个隔离点探望慰问,鼓励他们坚定信心,安心备考。学生的思想情绪很快稳定了下来。
2022年元旦,辅导员谢丹和学生互致祝福时,特意在考研微信群里发了个“一研为定”的大红包,告诉学生“抢到红包者,今年定为研一!”结果每个学生都抢到了属于自己的惊喜!一个小小的举动,冲淡了学生很多焦虑情绪。
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。故事的主角有为复试学生送来“幸运早餐”的学院领导;有陪学生散步谈心忘记晚饭的辅导员;有护送学生到校外核酸检测的班主任;有凌晨还在线上答疑的青年博士;有为学生精心准备线上复试的任课老师……
也许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但不容置疑的是:它却能滋长出一种持久的力量!
用我真心,渡你“上岸”。“报考中国矿大,镐老师帮你谋划;想去武汉理工,王老师助你成功;说起华北科技,郭老师非常熟悉;福州大学你想去,快找李老师拿主意……”在一次经验交流会上,一位考研“过来人”用一段顺口溜,向学弟学妹们“面授机宜”。虽是戏谑,却也另类地记录了老师们的付出。填报志愿、准备复试、调剂院校是考研过程非常关键的环节,也是指导老师最操心的时候。他们都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,不遗余力地向招生院校推介考研学生,想方设法为学生争取机会。
2022届成绩出来后,谢丹老师及时做好了汇总。国家线一公布,她就立即组织“专家会诊”,根据考分和志愿,对上线考生分类施策,对症下药。一方面搞好复试辅导和模拟,一方面组织考分没有优势的同学和指导老师面对面商量对策,做好调剂准备。收到院校调剂信息,老师们总是第一时间转发给学生,指导他们多撒网、快出击,尽量扩大录取机会。
在复试录取和院校调剂最紧张的几天,很多老师和学生一样无法安稳入眠,有人凌晨一两点还在通过微信给学生传递信息、讲解技巧。从辅导员的工作日志里,从考研学生动情的表述中,我们获知了很多感人的故事。魏丁一、镐振、李永兵、周银波、李军文……,这是一大串让学生不停点赞的名字。正是这些老师的倾心相助,才让学生出师不利后,峰回路转,成功上岸。安全工程1841班的宋攀同学报考重庆大学失利后,又阴差阳错地与省内目标学校失之交臂,先后13次调剂遭拒,一连串的挫折让他几近绝望。关键时刻,谢丹、镐振、周银波、任士博、陶云奇、常绪华等老师,持续接力,伸出援助之手,一边安慰、鼓劲,一边为他联系学校。不懈的努力和坚守,让宋攀终于等来了幸运之神的眷顾,他被中国矿大(北京)录取了!经历一番波折后,宋攀说:“我必须把这个过程写下来,除了表达对老师们的感激,还要告诉学弟学妹们:坚持就是胜利!”
“我一直对你情有独钟,不是因为:你被风儿吹出的风情万种,也不是你有千姿的面容。而是因为:你默默地奉献精神,时时让我感动,你朴实无华的风格,每每让我为之动容!”正是这样一支默默做事、不事张扬的团队,把学生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他们用付出和汗水,温暖了考研学子“以梦为马、不负韶华”的青春;他们的执着和热爱,让我们有理由相信:未来的成绩会更好!
(文:娄成 图: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供图 审核:何平 编辑:闫莉)